南国讲堂||第225讲:中国灾害治理前沿及研究进展
南国讲堂第225讲
中国灾害治理:
组织、制度及过程研究综述
2021年9月16日下午,南国讲堂第225讲(南国讲堂第225-228讲:寻找经验与理论的无缝链接)在广州大学桂花岗校区5号楼506室进行。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周利敏教授为社会学系学生作了主题为“中国灾害治理:组织、制度及过程研究综述”的学术讲座。
周利敏教授进行对讲座的框架进行梳理,分别介绍以“管理”到“治理”的转变、治理组织、治理制度、全生命过程以及灾害治理研究前景与反思这五个模块。首先,周利敏教授阐述了管理与治理的区别以及学术界对灾害治理的四点共识和四个基本内涵,介绍我国灾害治理的四个发展阶段,即“绅商被动”救灾阶段、“政府管控”防灾减灾阶段、“国际合作”防灾减灾阶段以及“多元参与”防灾减灾阶段,让在场学生对什么是灾害治理、我国灾害治理的发展路径有大致了解。
其次,周利敏教授介绍了四种制度化组织以及三种国际组织,分析了在灾前预防阶段、灾中应急阶段、过渡安置阶段和灾后重建阶段这四个阶段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各自的职能,提出了非营利组织行为的“内生优化”现象和网络志愿者组织的“去中心化”,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组织的四个发展困境,即组织合作的困境、非营利组织局限、组织议程缺乏减灾活动和全新组织缺乏。
再次,周利敏教授从纵向治理体制(集权与分权)和横向治理体制(合作与协同)两个维度介绍了我国灾害治理的体制;以全生命周期为分类标准,介绍了灾害治理的机制,即灾前预防、灾前准备、灾中响应、灾后重建和灾后学习;介绍了灾害治理法制,即应急法制、其他法制和已有灾害治理法制。
最后,周利敏教授向在场学生分享了16个有关灾害治理的理论,“社会建构”理论、“社会风险”理论和“非结构式减灾”理论,提出了五点灾害治理研究的前景与反思,即开辟“新方向—新领域”以推进灾害治理研究、从单一转向跨学科以推进灾害治理研究、从单一向全生命周期转变以推进灾害治理研究、突破“应急—社会”困境以推进灾害治理研究和在“常态—非常态”之间推进灾害治理研究。
讲座结束时,周利敏教授对讲座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对研究生新生寄予期望,希望同学们能够严谨笃学、志存高远,在广州大学有所收获。
编辑|刘颖
编审|刘念
监制|夏宏
月明湾区,天地广大
家国同心,梦圆公管
News
大家都在看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南国讲堂
公达家书
公达家书||第3封:带着爱与支持,成就更好自己
公达家书||第4封:前路漫漫,相继而行
公达家书||第5封:云中锦书,衔于桂花
公达家书||第6封:寻找大学生活的社会现场公达家书||第7封:心怀感恩,砥砺前行
公达家书||第8封:不说再见,只因远行是归程
公达家书||第9封:你是我人生最美的遇见
公达家书||第10封:来时携初心,别时亦如初
公达家书||第11封:让阅读和城市的温暖传递
公达家书||第12封:永生难忘的美好时光
公达家书||第13封:在光与爱中努力奔跑
公达家书||第14封:无高考,不青春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邮编:510006。电话:(020)39366783(行政)、39366775(教学)、39366776(学术)、39366703(学生)。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gzdxggxy